周桃华華龍軒画馆制监
杨耀宁
1958年11月生于江苏南京
现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
江苏省国画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山水画创作研究所所长
国家一级美术师
江苏省政协委员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杨耀宁 苍黄天地间 143cm×125cm 2020年。
杨耀宁 穿云载梦行 123cm×160cm 2020年。
杨耀宁 飞扬出天际 102cm×145.5cm 2016年.
杨耀宁 挥手带走一片云 156cm×123cm 2020年.
杨耀宁 金光照大千 123cm×160cm 2020年.
千山沸腾千山歌
文/ 王扬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古代山水画总是和人的品格气质相联系。高士们秀骨清像,玄谈论道,山水画也以应会感神,怡养生性为己任。宋元时期是古代山水画的高峰,画中林木秀雅,山川含情。正如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所说“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中国人的含蓄总是在山水画中得到禅意的表达。而杨耀宁的画,却完全没有传统山水画含蓄的隐忍和矜持的秀美,他用一种极度夸张的表现形式,泼辣辣地抓住观众的眼球,令人过目难忘。
杨耀宁 空谷听泉 97cm x160cm 2016年.
杨耀宁 闲云笑我 250cm×300cm 2016年.
杨耀宁 苍峭烟云 97cmx180cm 2005年.
杨耀宁 风云际会 125cm x250cm 2017年.
杨耀宁 风云际会 125cm x250cm 2017年.
杨耀宁善于用色,他于色彩上,用得狠,用得足,绝对不瞻前顾后,其明艳度、饱和度淋漓尽致。周京新评论他的画:“具有穿透力的色彩如同布满人体的血管一样,潜移默化地流动并渗透在造型的每一个角落,成为造型脉络的一部分。”中国传统绘画对于用色极为谨慎,历来有“墨分五色”之说。墨原本只有单一的色彩,但是经由水的混合以及运笔的动势,便呈现干、湿、浓、淡、焦、重等不同面貌,体现出质感与层次,呈现出形同五色的变化来。青绿或浅绛则在此基础上添加色彩,通过点染的收拾令画面更为精致。千百年来,中国画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程式,并且逐渐变得因循。到了近现代,国门大开,西方思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中华大地。一批画家不满足于中国绘画的单一表现方式,走出国门去学习西方绘画的技法与风貌。林风眠、赵无极、吴冠中等人在中西结合的道路上走出新意。杨耀宁虽非学院毕业,却研习中西绘画数十年,他将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和西方油画的表现方式相结合,独创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语言。首当其冲的探索就是对于色的运用以及色与光的关系处理。他的画面有西方印象派的光感,也有巴洛克风格的奢华,色与光交融着、碰撞着,宛如交响曲的乐章,种种场景看似不合常理,却又自然生发。大自然的明媚与活力就这样被画家摄取了来,挥洒在这咫尺方寸之间。
杨耀宁 金秋 97cm x 120cm 2017年.
杨耀宁 明镜守望 125cm x180cm 2017年.
杨耀宁 南迦巴瓦 250cm x 250cm 2015年.
杨耀宁 千峰长啸图 125cm x 250cm 2017年.
杨耀宁 千山沸腾千山歌 125cm x 250cm 2017年.
流动感,是杨耀宁山水画的另一重要气象。中国传统山水画以恬淡、静谧为美,画风绵延数千年。现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等人寻求山水画的时代创新,他们“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李可染语)。黄宾虹善于用墨层层积染,以体现画面的浑厚华滋;傅抱石独创散锋破笔,画面恣意挥洒;李可染对逆光的处理十分大胆,笔墨沉稳厚重……杨耀宁在汲取前辈大师笔墨精华的基础之上不忘创新,在意境表达上,变中国画的静态美为动态美。他就像一个出色的导演,策划了一幕幕令人赞叹的云山之舞。值得一提的是,此云非彼云,传统山水画中的云是气眼,以空白为气息流动之处。因此画中的云如轻纱般,薄薄地、淡淡地从山头飘过,画面氤氲之气蔓延,符合中国美学的“雅逸”特征。而杨耀宁画中的云,宛如火山爆发般,五光十色,一团团,一簇簇,貌似从山体内核迸发开去,又或簇拥着向峰间草木聚拢而来,令人想起《垓下歌》中的那句 “力拔山兮气盖世”。《大谷云舞》中,云包裹着山,簇拥着山。《山岳云舞》中,云包压迫着山,吞没着山。杨耀宁画中的云是放纵的、肆意的,是蕴含巨大动势的能量体,体现出康德美学中“壮美”所散发的强大自由意志。
杨耀宁 山岳吟笑 250cm x 250cm 2016年.
杨耀宁 彩墨系列之二 124cm×124cm 2021年.
杨耀宁 彩墨系列之三 124cm×124cm 2021年.
杨耀宁 彩墨系列之四 124cm×124cm 2021年.
杨耀宁 彩墨系列之一 124cm×124cm 2021年.
气场的营造铺就了杨耀宁山水画的宏大气息。《庄子·逍遥游》中有文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又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寥寥数语,展示了一幅遨游于天地之间的盛大气象,这和杨耀宁的画有内在的精神契合——流动、飞扬、宏大、激荡,这是杨耀宁的画呈现出来的精神气象。这种宏大不是通过物像的堆砌,而是构图的奇崛和角度的独到。中国山水画取景角度有“高远、深远、平远”之说,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而杨耀宁独树一帜,他的画常以俯瞰角度,居高临下,仿佛驾临万山之巅,那种“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势必定雷霆千钧,包含着强劲的张力。
杨耀宁 独幅水墨 59.5cm×40cm 2018年.
杨耀宁 红云 69cm×99cm 2018年.
杨耀宁 莽林 92cm×68cm 2018年.
杨耀宁 越过高山 180cm×97cm 2018年.
《石涛画语录》中说:“夫画者,从于心者也。”杨耀宁的山水,是心像的山水,是梦幻的山水,它消解了物像本身的束缚,奇幻之感通于神境。那些沸腾的山河,宛如一首首荡气回肠的歌,它们的明艳和瑰丽是如此摄人心魄,它们的气势和华美又是如此令人震撼。观其作品,有“四弦一声如裂帛”之惊,又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美。赵绪成说:“一个耀宁,躍动、精道、狂野的灵魂,正在大肆泛滥开来,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奔流到海而去,老好、老痛快噢”。
这份痛快,是杨耀宁的,也是观者的!叹乎赞乎,是以为记!
【原创】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