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热线 > 新闻 > 正文

城西科创大走廊打造“中国AI+”产业地标 “中国云谷”正式启动建设

时间:2024-10-31 12:52:19   
©网络

全力打造“中国AI+”产业地标,10月30日,“中国云谷”建设发展大会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紫金港科技城召开,“中国云谷”正式启动建设,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杭州标志性产业新地标,助推杭州高水平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什么是中国云谷?

中国云谷,致力于发展最前瞻的AI+未来产业底座,将以算力、算法、数据为核心要素,以云服务为载体,以产业赋能为重要手段构建全产业链的生态体系。

“具体包括基础层、核心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管委会招商和产业发展局局长张晓军介绍,基础层是产业发展的“基石”,由基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网络等算力基础设施构成;核心层决定了产业发展的深度,提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集成创新服务;应用层是产业发展的“试验场”,包括AI+产业、AI+民生服务、AI+社会治理等。

在空间布局上,“中国云谷”采取“一核引领、两翼联动、两廊并进”策略。其中城西科创大走廊是核心承载区,南翼以富阳、滨江联动区为重点,打造产业承接翼,北翼以临平联动区为核心,打造应用拓展翼。此外,依托城西科创大走廊与城东智造大走廊,一头联动创新,一头联动应用,以两廊联动促进全市产业要素融通发展。

1(1).jpg

产业、政策持续落地

产业落地,是“中国云谷”建设起步的关键。在建设发展大会现场,一批重点产业平台和产业项目率先签约“中国云谷”,浙江科聪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所带来的总部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云谷’是个人杰地灵、具备创新土壤的好地方,高校、科研机构很多,政府部门的支撑服务体系也做得非常到位、效率很高。”浙江科聪董事长陈健告诉记者,落地项目主要把机器人的算法封装成硬件,成为机器人的“大脑”,“在‘云谷’的支撑下,将来我们会把更多智能制造技术推‘出海’,走向国际舞台。”

护航“中国云谷”建设,一系列保障政策也在陆续推出。西湖区紫金港科技城是“中国云谷”先导区,在大会上发布了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对于初创企业,我们会提供约200万的鼓励启动资金;对于成长型企业,我们在研发、房租等已覆盖约500万的激励资金;对于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更大。”紫金港科技城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主任徐东旭说。

紫金港科技城作为“中国云谷”先导区,已做了系统的建设谋划。据介绍,紫金港科技城将激发“云谷”内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将产业链条先牵起来,并发挥资源优势,用好科研创新力量,此外还将凸显产业集群效应。徐东旭告诉记者,紫金港科技城正在谋划算力联盟,提前布局与算力相关配套的基础设施,“给予‘云谷’内企业更精准的、全生命周期的辅助和配套服务。”

2(1).jpg

平台人才强力加持

事实上,城西科创大走廊打造“中国云谷”的底气,还源自高能级创新平台、创新人才的支撑。

大走廊坐拥4个国家实验室(基地),1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个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并有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智元实验室、国科大杭高院等知名高校,以及众多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在科研力量、人才培养等方面具备源源不断的优质生产力。

建设发展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中国科学院院士、国科大杭高院院长王建宇分别进行了发言,支持“中国云谷”建设。

在杜江峰院士看来,一流大学引领的创新集群成为加速技术突破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浙江大学将主动担当新使命,加快建设更加卓越的创新型大学,以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服务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以高质量创新要素集聚全方位支撑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及云谷建设。”

施一公院士认为,“中国云谷”的建设恰逢其时,将推动科技、产业、资本的联动,带动人才、平台、项目的集合,“我们将积极参与,全力融入,推动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强强联合,推动科技创新“变量”转化为产业发展增量,助力打造人工智能的人才集聚地、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地。”

王建宇院士则从“空天智能光电感知技术”这个角度切入,为“中国云谷”的产业发展的一个具体方向给出了建议:“抓住机遇,促进我省(市)在空天智能领域的知识和技术积累、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

世界智算看中国,中国智算看云谷。记者了解到,“中国云谷”发展目标分“两步走”:到2026年,高标准打造“中国云谷”产业地标,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基本建成国内一流的算力创新策源地、智算云产业增长极、智能应用试验场。到2030年,形成具备“云谷”特色的数字产业生态和一流的产业地标,带动杭州市智算云产业规模超万亿级,公有云IaaS市场全国占比超三分之一,全面提升杭州数字经济硬核实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云谷”。

【原创】

【推荐】